以優(yōu)良的庫爾勒香梨為原料,使用YEPD培養(yǎng)基,從中分離獲得100株酵母菌,按照菌落特征,形態(tài)學分析并結(jié)合ITS區(qū)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確定其種屬,確定其為葡萄汁有孢漢遜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和奧默畢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對其進行耐糖分析。
實驗步驟
取活化好的菌液按4%接種量接種于葡萄糖含量分別為2%、5%、10%、14%、18%、22%的YPD培養(yǎng)基中,每組2個平行,恒溫水浴振蕩箱28℃、180 r/min培養(yǎng),由于菌懸液濃度與OD600nm值成正比,所以利用比濁法,每隔6 h測定一次樣品的OD600nm值[15],獲得試驗酵母菌的生長曲線。
結(jié)果
耐糖生長曲線及耐受性分析
菌株D4和13在不同葡萄糖含量條件下的生長曲線見圖1。由圖1A可知,隨著糖含量增加,菌株D4生長受到不同程度抑制。在糖含量18%條件下,生長量明顯下降,延滯期為12 h;在糖含量22%條件下,延滯期為48 h,且未出現(xiàn)明顯增長。可得菌株D4的最高耐糖濃度為18%。
由圖1B可知,隨著糖含量增加,菌株13生長受到不同程度抑制。延滯期為6 h時,生長量明顯下降;當糖含量為18%和22%時,菌株13的延滯期延長至48 h未出現(xiàn)明顯增長。可得菌株13的最高耐糖濃度為14%。
圖1菌株D4(A)和菌株13(B)在不同葡萄糖含量下的生長曲線Fig.3 Growth curves of strain D4(A)and strain 13(B)in different glucose concentration
相關(guān)新聞推薦
2、枯草芽孢桿菌噬菌體PJNB028一步生長曲線、熱、PH、紫外線照射穩(wěn)定性研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