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討論
LSD最早于1929年在贊比亞被發現,隨后在數十年間迅速蔓延,2019年中國在新疆伊犁地區確診了首例疫情。接種疫苗是國內外通用的預防手段。由于LSDV和羊痘病毒遺傳關系很近,病毒間具有抗原同源性和交叉保護性,同源的LSD疫苗和異源的羊痘疫苗都可以用于該病的預防。
Meta分析作為一種十分有效的二次分析方法,能夠科學地反映同一問題的研究結果,近年來在多個學科得到廣泛應用。本研究應用此方法分析LSD免疫抗體監測,共納入24篇文獻。部分文獻樣本量較少,文獻質量不高,導致文獻間的異質性較高,但敏感性分析和發表偏移分析顯示結果穩定、無發表偏移,因此結果仍較為可信。
本研究按養殖環境對文獻進行亞組分析,比較自然環境下和實驗室環境下的免疫抗體水平,發現不同環境間無顯著性差異(P=0.84>0.05),養殖環境不是免疫抗體水平異質性的主要來源。對比其他文獻,部分自然環境下接種羊痘的文獻數據準確性較低:一些接種羊痘疫苗的文獻作者未參與疫苗接種,未能詳細描述疫苗接種過程,一些樣本為注射疫苗前采集,導致檢測樣本時作為已接種疫苗樣本;部分疫苗接種人員未按照疫苗接種說明書的接種步驟進行操作,或者未正確對牛進行保定,疫苗未接種于合適部位,接種量低于要求;一些疫苗在接種時由于保存不當,存在失效可能,以上原因均影響疫苗接種后的抗體陽轉率。比較自然環境下(P=0.75>0.05)和實驗室環境下(P=0.87>0.05)分別接種羊痘疫苗和LSD疫苗的牛免疫抗體水平,發現結果無顯著性差異。
本研究按檢測方法分類對文獻進行亞組分析,比較VNT和ELISA檢測接種疫苗的牛血清(P=0.40>0.05)、VNT(P=0.12>0.05)和ELISA(P=0.39>0.05)分別檢測接種羊痘疫苗和LSD疫苗的牛血清,發現不同檢測方法間無顯著性差異,檢測方法變量不是牛免疫抗體水平異質性的主要來源。按ELISA試劑包被抗原不同進行分析,比較LSDV包被抗原與羊痘病毒包被抗原的檢測結果,發現不同ELISA包被抗原間無顯著性差異(P=0.49>0.05);接種羊痘疫苗時,LSDV包被抗原檢測免疫抗體水平高于羊痘病毒包被抗原;接種LSD疫苗時,羊痘病毒包被抗原檢測免疫抗體水平超過80%。本研究結果基于對納入文獻數據的分析,缺少對照試驗驗證,有研究發現,以VNT結果為金標準,使用羊痘病毒包被抗原的ELISA檢測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達到91%和87%,因此需要對照試驗以驗證結果。
結合以上亞組分析結果,排除本研究中養殖環境和檢測方法對牛免疫抗體水平的影響,發現接種LSD疫苗比接種羊痘疫苗具有更高的免疫抗體水平。比較接種LSD減毒活疫苗和LSD滅活疫苗的免疫抗體陽性率,發現兩者之間無顯著性差異(P=0.59>0.05)。
由于納入文獻在試驗方法和試驗材料上具有差異,因此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試驗背景信息不詳,一些研究并非在嚴格的實驗室屏障環境下進行,可能存在感染引起的抗體陽性情況;二是不同文獻的樣本檢測時間不同,大多文獻采集時間集中在免疫接種21 d至1個月之間的時間段;三是疫苗的生產單位不同,生產過程的差異可能導致疫苗效果產生差異。這些因素的差異均會影響LSD的檢測結果,也是導致本研究數據異質性較高的可能原因。
4結論
開展免疫接種是預防LSD的重要措施,因此有必要開展免疫效果評估工作。本研究通過定量分析發現,無論是同源疫苗(LSD毒滅活苗、減毒活疫苗)還是異源疫苗(山羊痘疫苗、綿羊痘疫苗),產生的免疫抗體水平總體不高,群間差異較大。提示基于現有檢測方法的抗體監測可能不太適用于免疫效果評估,需要改進為敏感性更高的抗體監測方法。
相關新聞推薦
1、鱖魚多肽-鋅螯合物對腐生葡萄球菌抑菌圈、過氧化氫酶活力、生長曲線的影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