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擬通過心肌細胞系的體外培養,繪制生長曲線,初步探討在高原體外培養動物心肌細胞的可行性和細胞的生長特性,為高原病研究提供實驗基礎。
細胞計數和生長曲線法檢測細胞增殖
細胞接種當天計為0d,在培養的1-15d間每天下午16點取3塊平皿的細胞用血球計數板進行細胞計數。
使用CCK8試劑盒檢測細胞增殖情況,調整細胞濃度為1×105后接種于96孔板,每孔加入100μL單細胞懸液,分別在培養的1-15d間,每天取5個孔檢測,檢測時每孔加入10μLCCK8溶液,細胞培養箱內繼續孵育1h,用酶標儀在450nm測定吸光度。
細胞增殖能力
在心肌細胞體外培養的不同時間點,采用CCK8法繪制生長曲線(見圖),從圖中可見0-1d天內曲線呈現下降趨勢,1-7d曲線平緩上升,7-11d曲線急劇上升,11d后曲線逐漸變得平直且有下降趨勢。
圖高原環境體外培養心肌細胞生長曲線
表1不同時間點培養體外培養心肌細胞細胞數(xˉ±s)
心肌細胞隨培養時間延長,數量不斷增加,在第5d時細胞數較第1d時增加了3倍,第7d時細胞再次倍增之后細胞進入快速生長時期到第11d時細胞數達到頂峰,以后進入平臺期(見表1)。
討論
目前我國對高原病細胞水平的研究主要側重于非高原地區模擬低氧條件的研究[1]。模擬的低氧條件與高原現場環境有很大的差異,例如缺氧持續的時間、全天內不同時段氧分壓的細微改變、不同季節氧分壓的變化以及溫度、濕度等情況都是難以模擬的,所以在高原現場開展細胞水平、分子水平的研究對深入探討高原病的發病和病理機制較模擬條件下研究更有意義且更加有助于對疾病的認識。
本研究在西藏大學高原醫學實驗中心完成。采用單一樣本觀察的方法對高原環境體外培養的心肌細胞生長特性進行研究。一般來講體外培養細胞的生長過程分為潛伏期、對數生長期和平臺期三個階段,本研究中結果顯示,心肌細胞在高原條件下的生長曲線也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潛伏期,該時間段正是細胞處在損傷修復、環境適應和貼壁等過程,所以“生長曲線”從初接種的0d時有下降表現,1d時“生長曲線”趨于平緩,2d時“生長曲線”有上升趨勢;從第3d起可見曲線逐步上升說明細胞進入了快速生長期即第二階段對數生長期,在這一階段細胞活力旺盛、增殖活躍、數量倍增明顯;隨著時間的進一步推移從第11d開始曲線逐漸變得平直且有下降趨勢即進入第三階段平臺期,這一階段細胞數量基本維持在恒定水平。從以上三個階段可以看出高原現場進行細胞培養較以往文獻報道[2-3]的非高原環境培養細胞所需的時間長且細胞生長的各個時段也較非高原地區要長[4-5],推斷這一現象可能與高原低壓低氧有關。
相關新聞推薦
1、十二酸單甘油酯對PEDV感染3D4/21巨噬細胞活性、基因表達的影響(一)
2、STK1基因對山梨醇高滲脅迫下玉米大斑病菌菌絲生長和發育、致病性的調控機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