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家還記得我們在上初中的生物課上講過生態系統,我們平時養魚的池塘就是一個典型的小型半開放式的生態系統。


在這個半開放的生態鏈中有浮游植物、植物、附生藻類、浮游動物、魚類、底棲動物、水生昆蟲以及顯微鏡下才可以觀察到的微生物種群。


當一個新塘從開挖建好進水,在這個過程中不知不覺池塘生物群落就開始形成了。


首先在注水過程中會帶入各種生物;同時水體注入池塘,池底土壤中許多孢子、孢囊、休眠卵、繭等的萌發,很快地成為新形成群落中的成員;


其次由于風、水鳥、昆蟲等將水生生物帶入池中;


同時大風也可將藻類的孢子及輪蟲、枝角類的休眠卵從遠處刮到池中,浮游動物休眠卵帶有粘性可由水禽足、水生昆蟲體上帶進池塘:


昆蟲在水上產卵,是池塘底棲動物種群的主要來源。


在魚池灌水后入棲和萌發的各種生物很快繁殖和增長,組成群落的種數逐漸增加;


種類逐漸趨向大型化,群落的總生物量增大,各種群落的數量從不穩定到相對穩定狀態。


講到這里我想大家都清楚了塘里各種微生物,枝角類,輪蟲以及各種藻類的來源了。


但是隨著季節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某些方面和某一階段可能出現局部或短暫變化。


魚池生物群落的特點:養魚池沒有大型沿岸植物,具有湖心區的某些特點,在生物生產過程中浮游生物起著最重要的作用;


接著我們講下在這個生態系統中我們最關注的會產生經濟效益的魚蝦蟹類屬于自游生物;


它們在這個生態系統中主要以浮游動物、浮游植物、底棲動物來作為天然餌料;


因此塘里浮游動植物的多少是養好我們魚蝦蟹的關鍵因素,也就是是決定池塘生產力的重要因素;


首先說下浮游植物,它們在水體中是最主要最重要的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為水體提供充足溶氧來源;


同時通過自身的繁殖為養殖動物、浮游動物提供充足的餌料;


它們在自身繁殖的過程中通過將水體有機質分解可以起到凈化水質作用。


但是浮游植物也有自己的變化規律,我們在養殖過程中掌握了這些規律可以使得我們的養殖事半功倍。


首先是季節性變化:各個季節的浮游植物量和種類都是不同的,其中夏季生物量達到高峰,容易形成水華。


由于不同浮游植物的趨光性不同,不同水層的光照強度不一樣,同時加上晝夜的光照強度變化,會引起浮游植物的晝夜變化和垂直變化。


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在一定范圍隨著光照強度增加而增加,當水體深度為透明度的2倍時,整個水體都可以進行光合作用。


這個時候浮游植物的量達到最高值。


同時由于浮游植物沒有運動器官,隨波逐流,所以在受到風力影響,生物量在下風口往往高于上風口。


根據浮游植物自身特點可以歸結為8個門的種類:藍、隱、金、甲、黃、硅、裸、綠藻。


圖一為藍藻門:

下圖為隱藻門:

甲藻門

金藻門

硅藻門

黃藻門

裸藻門

綠藻門


平常測定水中浮游植物指標有現存量(standing stock)


即單位水體容積或單位水底面積上的生物重量為生物量或現存量


優質的肥水活水指標是:隱藻等鞭毛藻類塘浮游植物量:南方魚池變動于20~100mg/L之間,平均值為30~50mg/L。


東北魚池平均值可超過100mg/L,最高達200~300mg/L,原因是池水較淺,土質肥沃,肥源充足,生長期日照時間長。

相關新聞推薦

1、雞白痢沙門菌噬菌體PC79-13生長曲線、生物學特性、基因特征及快速檢測法(四)

2、測定代表性排放路徑等級下噬藻體生長曲線、感染力指標——材料和方法

3、香蕉果園土壤中分離的草銨膦降解菌株生長特性(一)

4、大腸埃希氏菌BL21-C和BL21-T抗噬菌體能力和生長曲線測定

5、羊瘤胃分離乳酸菌生長曲線、產酸曲線測定及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