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結果與分析  

2.1 革蘭氏染色形態學分析  

據觀察,W. cibaria BWL4的菌落形態呈現出中間凸起的光滑乳白色的小圓點。顯微鏡觀察發現,菌體多以成對或單個短棒狀出現,大小略有區別。  

革蘭氏陽性菌呈紫色或藍紫色,革蘭氏陰性菌呈紅色。W. cibaria BWL4的革蘭氏染色結果顯示,菌落呈現紫色,由此可判斷W. cibaria BWL4為革蘭氏陽性菌。  

2.2 生長曲線及產酸曲線  

W. cibaria BWL4的生長和產酸規律如圖所示。從生長曲線可以看出,W. cibaria BWL4在接種2 h后進入對數生長期,在16 h后進入生長穩定期,48 h時的A???值達到2.4左右。  

從產酸曲線可以看出:當W. cibaria BWL4處于對數生長期時,培養基的pH值快速下降;處于生長穩定期時,其pH值也逐漸趨于穩定,pH值保持在3.9左右。  

2.3 耐酸、耐膽鹽性能分析  

W. cibaria BWL4中加入不同濃度鹽酸和不同體積分數牛膽鹽時的生長情況如圖所示。圖中:1為對照組;2、3、4分別對應pH值為4.0、3.0、2.5;5、6、7分別對應加入體積分數為0.1%、0.2%、0.3%的牛膽鹽。W. cibaria BWL4在不同pH值和牛膽鹽體積分數下培養24 h時A???值見表1所列。  

表1 W. cibaria BWL4在不同pH值和(牛膽鹽)時A???值  


組別 pH值 牛膽鹽體積分數/%


對照 2.5 3.0 4.0 0.1 0.2 0.3


測定1 2.313 0.087 0.476 1.759 1.280 0.713 0.098


測定2 2.309 0.079 0.482 1.818 1.302 0.737 0.097


測定3 2.318 0.083 0.473 1.798 1.296 0.725 0.098


由表1可知:與對照組比較,W. cibaria BWL4在不同pH值下生長均受到抑制,在pH值為4.0時,其A???為1.792左右,這與已報道的植物乳桿菌C182、腸系膜明串菌株C10、F27、C4在培養基pH值為4.0時A???均不超過1.4相比較,其耐受能力最好;當pH值為3.0時,植物乳桿菌C182、腸系膜明串菌株C4、F27的生長狀況不及W. cibaria BWL4菌株,說明W. cibaria BWL4的耐酸性能更好;當pH值為2.5時,菌株幾乎無法生長,說明W. cibaria BWL4不能耐受此酸性環境。  

從圖表可以看出,W. cibaria BWL4耐膽鹽性能與耐酸性能相似,在不同體積分數牛膽鹽條件下均受到抑制,當牛膽鹽體積分數為0.1%時,W. cibaria BWL4生長良好,在0.3%的牛膽鹽條件下,W. cibaria BWL4無法耐受此膽鹽環境。  


2.4 抗真菌譜分析  

本文通過平板對峙實驗,發現W. cibaria BWL4對黃曲霉菌、擴展青霉菌、灰霉菌及鐮刀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菌株對灰霉菌的抑制效果最佳,對鐮刀菌的抑制最弱。  

2.5 抑細菌譜分析  

W. cibaria BWL4的無菌上清液對大腸桿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丙二酸鹽克羅諾362、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明顯的抑制效果。  

上清原液、pH值7.0的W. cibaria BWL4上清液和W. cibaria BWL4上清液。將上清液的pH值調到中性條件和單純的MRS培養基均無抑菌作用。  

不同處理方式對指示菌的作用效果見表2所列。從表2可以看出,上清原液對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對沙門氏菌的效果相對較差。  

表2 W. cibaria BWL4對指示菌的抑制作用  


處理方式 大腸桿菌 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 丙二酸鹽克羅諾362 沙門氏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


上清液 +++ ++++ ++++ ++ +++


pH值7.0上清液 NE NE NE NE NE


MRS培養基 NE NE NE NE NE


注:NE表示無抑制作用;+表示抑菌圈直徑7~<11 mm;++表示抑菌圈直徑11~<14 mm;+++表示抑菌圈直徑14~<17 mm;++++表示抑菌圈直徑17~20 mm。


3 結 論  

本實驗通過W. cibaria BWL4對真菌的平板對峙方法發現,W. cibaria BWL4對黃曲霉菌、灰霉菌、擴展青霉菌和鐮刀菌均能產生顯著的抑制作用,這與已報道的結果一致。本研究通過牛津杯實驗發現W. cibaria BWL4的細胞上清液對大腸桿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丙二酸鹽克羅諾362、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明顯的抑制效果,相較于已報道的植物乳桿菌DY-6的抑菌效果更為顯著。因此本文推測W. cibaria BWL4的細胞上清液中含有能夠破壞致病菌細胞完整性的活性物質,后續實驗將會通過多種方式來提取這些活性物質,例如乳酸菌可以通過產生揮發性物質來抑制病原真菌。因此后續將通過研究GC-MS檢測其產生的具有拮抗作用的揮發性物質成分,進一步完善W. cibaria BWL4的抑菌機理。  


本實驗經分離純化出食竇魏斯氏菌W. cibaria BWL4,通過對其系統發育樹和生長曲線的研究以及對其耐酸、耐膽鹽的性能分析,了解了W. cibaria BWL4的基本生物學特性,并采用平板對峙與牛津杯的實驗方法探究W. cibaria BWL4的抑菌譜特性,為其對病原菌的抑制機理提供了重要信息,有助于進一步研究其對抑制各類致病菌代謝機制。  



相關新聞推薦

1、高效降解豆粕碳水化合物和蛋白的菌株篩選及發酵條件優化(二)

2、牦牛源多殺性巴氏桿菌C47-8株生長曲線測定與研究

3、新型廣譜陰溝腸桿菌噬菌體ZX14的分離鑒定、生長曲線、體體外殺菌活性實驗(四)

4、素食者產雌馬酚腸道菌生長規律及生長條件優化(一)

5、STK1基因對山梨醇高滲脅迫下玉米大斑病菌菌絲生長和發育、致病性的調控機制(三)